秉持家國情懷 服務地方發展——文軍長征八十載 重溫校訓泰和行
今年是浙江大學建校120周年,同時也是浙江大學西遷辦學80周年。為了緬懷浙江大學求是先賢,重溫浙大求是校訓, 8月4日,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一行重走西遷路,并赴江西省泰和縣考察調研。在浙江大學相關部門領導、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呂淼華、副院長楊毅的陪同下,吳校長來到了江西泰和上田浙大舊址參觀。
1938年2月到1938年9月,浙大師生在泰和辦學時期幫助泰和人民修筑了防洪大堤,讓附近居民得以免遭水災;創辦了澄江學校,讓農村兒童接受了較好的教育;協助開辟了沙村墾殖場,讓難民們生活有所依靠,“泰和三舉”至今被傳為佳話。
泰和現存遺址主要有形如國子監“辟雍泮水”之舊制的校長辦公室(臨清書屋)、彝敘堂、浙大俱樂部(種德堂)、浙大禮堂、浙大師生種下的長青柏、竺可楨妻兒墓地、浙大防洪堤 、浙大游泳池、浙大碼頭 、沙村墾殖場、浙大農學院(華陽書院)等。
臨清書屋
遐觀樓—現已不存
原浙大禮堂
種德堂
為了更好地保護留存舊址,借浙大120周年校慶、浙大西遷辦學80周年的契機,我院規劃一所、文化遺產所共同編制了浙大西遷泰和舊址保護利用規劃。項目組根據浙大舊址的區域位置,以及現有的資源特色、生產形態、田園風光和人居環境,在規劃中主要考慮解決浙大西遷舊址核心區的保護和利用、上田片區的產業發展、泰和城市入口的形象提升等方面的問題,實現浙大舊址建設控制地帶的合理開發和整體提升。規劃提出了“浙大舊址、人文上田”的主題定位,擬把浙大西遷泰和舊址打造為“泰和縣城西郊以郊野田園旅游、文化創意產業、教育科研創新為主導的求是教育小鎮”。
教育小鎮總體結構
近期建設—上田村入口
近期建設—上田村入口
近期建設項目-趣園效果圖
遐觀樓-復原效果圖
參觀中,項目組介紹了相關規劃及設計實施的情況,吳朝暉校長對整體規劃、舊址入口標志、浙大求是廣場、遐觀樓等具體復建方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隨后的座談會上,吳朝暉校長說,在浙江大學120年波瀾壯闊的辦學史中,“文軍西征”具有濃厚的一筆。浙江大學與江西泰和的情緣,正源自于“文軍西征”。在國難之際,浙大選擇了泰和、泰和接納了浙大, 浙江大學在這里形成了“服務社會”的精神。近年來泰和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不斷開創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新局面,成績令人鼓舞。浙江大學將在雙方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產業發展、文化教育等領域深化合作,為泰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呂淼華書記、楊毅副院長和浙江大學江西校友會王明善會長合影
會后,呂淼華書記、楊毅副院長和江西省相關領導、江西校友會、以及泰和縣領導對以后的各項城鄉規劃、建設項目合作作了深入交流。同時,我院與同泰和縣政府就泰和高中、環機場旅游帶、快閣公園、井岡山機場臨空產業園、白口城遺址保護規劃等多個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