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體俱樂部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體俱樂部于2003年3月10日成立,俱樂部由院內各項文體活動愛好者志愿組成,是熱愛生活、提倡健康、自然與環保的民間組織。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通過各種有益的健身活動增強職工的身體素質,增加企業凝聚力。俱樂部現有書法、攝影、登山、釣魚、足球、籃球、羽毛球、網球、游泳等9個子俱樂部。各俱樂部定期舉行培訓、交流、比賽等活動,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ZBA籃球聯賽”、“建超足球聯賽”、“建工學院羽毛球比賽”、“登山比賽”、“網球個人賽”等活動,攝影、書法俱樂部的作品已經多次在競賽中獲獎、并有大量作品被院刊《藍圖》選用。
文化藝術活動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藝術活動多姿多彩,除文體俱樂部中的書法、攝影等活動外,還組織參加了一系列文化藝術活動,如組織參加“唱響浙大”合唱比賽,組織籌辦每年一度的年終聯歡活動。使全院職工在工作之余獲得了身心的愉悅,同時宣揚了企業文化,增強了企業凝聚力。
浙大設計院希望小學
·2003年我院五十周年院慶之前,決定捐資興建我院第一所希望小學。經過多點比較,最終將地點確定在我省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景寧縣秋爐鄉。小學的設計工作由我院各所挑選的精英義務完成。2004年11月8日新的希望小學落成。學校的設計和建設得到了浙江省青年基金會、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景寧縣、秋爐鄉相關領導和同學們的廣泛贊賞。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時任浙江大學校長潘云鶴院士特地為小學題寫了校名。2005年11月學校的二期——老教學樓和食堂的改造工程也由我院捐資完成。
·2005年6月為了響應學校支援第二故鄉建設的號召,經院務會議討論決定捐助30萬元人民幣,在貴州省湄潭縣興建我院第二所希望小學。2007年12月湄潭縣永興鎮希望小學落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我院全體職工迅速投入抗震救災的活動,自發地加入捐款捐物的行動,院務會議也即刻討論決定除捐資15萬元給青年基金會用于救災以外,另外捐資50萬元幫助汶川興建希望小學,這項工作也納入到浙江大學的整體捐助計劃中。
汶川抗震救災紀實
5月14日
一天時間里,我院共收到職工自發捐助的賑災款61707元,以表達對災區群眾的關愛之情。此外,我院還通過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向災區人民捐款15萬元,與災區人民共度難關,幫助他們早日重建家園。
5月21日
院黨總支接受黨員自愿交納,以“特殊黨費”的形式,再一次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表達了自己的愛心。截止5月26日,共自愿交納“特殊黨費”13.51978萬元。
5月21日
院特派由吳偉豐副院長和干鋼總工程師及我院結構專業主要骨干(一行九人)組成的技術隊伍,奔赴成都,提供專業援助。專家們對西南財經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建筑單體進行安全評估、認真勘察,針對項目細致地提出加固措施及復工的注意事項,為校方復工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為災區人民提供專業的咨詢意見,積極排除安全隱患。
6月6日
為支援四川省廣元市學校災后重建工作,院先期選派趙彤(電氣,高級工程師)、卿海全(建筑專業,建筑師)兩名同志隨浙江省教育廳選派的浙江省赴廣元支教團工程技術小分隊,啟程奔赴災區進行技術援助。
6月
隨著四川地震救災工作進入新的階段,根據抗震救災工作的實際需要,我院又通過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向災區希望小學捐助50萬元,幫助重建校舍。至此,近年來我院已向貧困地區及災區出資捐助了三所希望小學。
根據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為了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動汶川地震災后學?;謴椭亟?,由教育部牽頭編制《汶川地震后學校重建規劃建設方案設計導則》,我院是參加編制單位的六所高校建筑設計研究院之一。
7月10日
我院赴廣元災區幫助校園重建的電氣高級工程師趙彤,建筑設計師卿海全順利結束援助工作,載譽歸來。
7月15日
我院召開四川抗震救災工作匯報會。會上,赴川同志匯報支教情況,黎冰副院長介紹了我院參編《汶川地震后學校重建規劃建設方案設計導則》的工作情況,無償承擔災后四所學校建筑設計工作負責人之一的殷農設計師就此前赴川現場踏勘及設計中的問題在會上作了匯報。
10月
經過設計人員多次奔赴實地踏勘、測量,我院建筑、結構方面專家的多次專門會議討論和技術研究,設計方案的反復修改與深化,我們克服了種種不利因素和困難挑戰,四所學校日前已全部順利通過教育部方案評審,即將進行施工圖階段的設計。
10月
我院在原承擔四所學校的基礎上,又主動為承擔當地七所學校的建筑設計。截至日前,我院共承擔災區學校十一所,分別是:青川縣清溪中、小學校、建峰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樂安小學、大壩鄉小學、白家鄉九年制學校、三鍋鄉中、小學、馬鹿中、小學、騎馬小學。
10月29日
我院吳偉豐副院長再次趕赴四川災區,實地勘察了由我院支援設計的白家鄉等八個鄉鎮的十一個中小學校,與青川縣教育局對我院援建的十一個鄉鎮中、小學的規劃設計方案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取得了較一致的共識,幫助討論并制定了相關的建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