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周年慶開幕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親愛的同事們:大家好!
值此金風送爽,碩果臻成的初秋時節,懷著期盼與喜悅、激情與夢想,我們相聚西子湖畔,共慶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六十周年華誕。
六十年一甲子,是輪回也是開啟。六十年前,前輩們種下了希望的種子,六十年后,我們收獲了碩果與更大的責任。六十年風雨,求是學風,培育了我們豐厚的羽翼,祖國建設,鑄就了我們事業的輝煌。在這光榮與夢想開啟的時候,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我院六十歲生日,我謹代表所有同事,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我院成長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致以最誠摯的感謝;向辛勤耕耘、銳意進取、團結奮斗的各位同仁們致以最真誠的祝賀。
借院慶的時機,在浙江美術館舉辦六十年展,這是一件盛事。展覽記錄了全院幾代設計師們辛勤的汗水和堅實的足跡,是新中國建筑的一個華彩片段,也是經濟騰飛和建筑設計行業崛起的真實縮影。自1953年至2013年,伴隨共和國的成長,通過幾代人的積累,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建筑實踐,逐漸有了自己的傳承與風格,走過了一條由學術實踐出發的“平衡建筑”之路。
綠色與生態日益成為建筑學的核心理念,除了關心功能、形式與文化之外,更強調可持續性的視野。我們的建筑學與建筑實踐,跟生態系統一樣,是整體的,更是平衡的。在文化趨同的今天,平衡具有全球性的意義。平衡建筑的理念,不僅僅只是對建筑作品的描述,更是對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總結。因為是符合自然與社會生態的,所以平衡建筑的首要特征就是理性:以做學問的方式做設計,遵循的是自然規律,是理性與浪漫的平衡;因為是整體全面的,所以平衡建筑的第二個特征是多元:多元的文化傾向、多元的建筑類型、多元的團隊構成、多元的作品風格,造就多元的創作成果,強調的是本土與時代的平衡;因為是走在時代尖端的,所以平衡建筑的第三個特征是前沿,依托學術性的設計實踐,堅持原創性的建筑探索,呼應全球化時代的召喚,是創意與現實的平衡。
浙大設計院六十年成長,每一個細節都銘刻在每一位成員的血脈中,六十年成就,浙大設計院也在時代的藍圖上繪下濃重的一筆。老校長潘云鶴在我院五十周年慶時,為我院題詞說:“握中西以求是,得形勢而創新”,十年來,我們正是以此為座右銘,兢兢業業地前進。
何鏡堂院士說過建筑從來沒有一百分,而付出的努力與汗水遠遠要超過一百分。60年歷程,我們造就了一支由優秀專家和管理人才組成的團隊。建院以來一直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營造和諧、放眼國際、產學研創、高精專強”成為我院的辦院方針,依托浙大,定聘院士、長江學者、國際建筑大師者等高科技人才作為技術支撐,繁榮建筑創作,積極參加市場競爭,并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工程聯合設計,北至遼寧沈陽南至海南三亞,西至甘肅蘭州,都留下我們“浙大院”的足跡,給當地多元化的建筑創作注入了新元素。
60年歷程,是一段不平凡的歷程。一路陪伴的不僅是鮮花和榮譽,更多的是付出與汗水。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們對浙大設計院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懷著深厚的感情,我們見證了浙大設計院從十幾個人到現在的近600人的發展歷程,我們深深地熱愛這光榮的團隊。這是一個節日,歡歌笑語;這是一次回顧,放飛理想;這是一次聚會,盛滿回憶。這更是一次出發,讓我們齊心協力,與時俱進,奮發有為……
六十載繪藍圖共襄盛典,一甲子筑華廈再造輝煌。
讓我們一起努力融入到浙江大學的歷史使命中,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祝各位領導、來賓、同事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